湖南公務員邏輯判斷習題精解(19)
【例題】理工學院的王老師在接受?浾卟稍L時說:“近年來理科大學生對時事政治學習的興趣普遍比以前濃了。因為我上課的班級中大學生對于各類時事政治講座幾乎一次也不落,這在幾年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王老師的結論基于以下哪項假設?( )
A.這幾年國內外一系列事件的發(fā)生極大地吸引了理科大學生
B.近年來入學的大學生的政治意識普遍比以前的學生強
C.對時事政治講座的態(tài)度是衡量大學生對時事政治學習是否有興趣的重要標志
D.在時事政治學習方面不能按文科大學生的標準來要求理科大學生
【例題】妻子:聽說吃魚可以使人頭腦聰明。
丈夫:這怎么可能呢?魯迅先生因刺多費時,素不喜食魚,而喜歡食魚頭的聶衛(wèi)平,如果僅僅是一日三餐大吃魚頭,也絕無棋盤上的聰明。
丈夫的反駁實際上是質疑下列哪項斷定?( )
A.如果不吃魚,那么不會頭腦聰明B.并非只有吃魚才聰明
C.如果誰吃魚,那么他就能聰明D.只有吃魚或光吃魚,人才會聰明
【例題】某地分別在兩個工廠試行甲、乙兩種生產管理方法。他們的試行工作是這樣進行的:在一個領導班子文化程度高的大廠試行甲法;在另一個領導班子文化程度低的小廠試行乙法,結果是甲法的經濟效益好,而乙法的經濟效益不好。因此得出結論:甲法是取得較好經濟效益的原因。
以下各項都能削弱上述結論,除了( )
A.甲、乙兩廠的情況不同,不能作為試驗兩種管理方法的實驗基地
B.甲廠領導班子文化程度高,有利于對管理方法的理解和貫徹
C.乙廠領導班子文化程度低,不利于對管理方法的理解和貫徹
D.甲法與乙法比較,實際上乙法更好,可惜實行此法的小廠基礎太差
【例題】某屆“紀錄片金鏡頭獎”評選結束后,甲廠的《黃河》獲得最佳紀錄片獎,。乙廠的《武夷山》獲得最佳攝影獎,丙廠的《南!帆@得最佳音樂獎。新聞學院請三家廠長到校介紹經驗。在休息室里,甲廠的導演說:“真有趣得很,我們三個人的姓分別是片名的第一個字!薄暗牵覀兠總人的姓同自己所拍片子的第一個字又不一樣!边@時,一個姓武的導演補充說!罢媸沁@樣!”甲廠導演表示贊同。
如果上述的陳述都是真的,那么下列哪項是正確的?( )
A.甲廠導演姓南,乙廠導演姓武,丙廠導演姓黃
B.甲廠導演姓黃,乙廠導演姓武,丙廠導演姓南
C.甲廠導演姓南,乙廠導演姓黃,丙廠導演姓武
D.甲廠導演姓武,乙廠導演姓黃,丙廠導演姓南
【例題】某教研室共有包括主任在內的7名教師。有關這7名職員,以下三個斷定中只有一個是真的:
、.并非該教研室沒有人是上海人
、.該教研室成員不都是上海人
Ⅲ.該教研室主任不是上海人
以下哪項為真?( )
A.7名老師都是上海人 B.7名教師都不是上海人
C.只有一人不是上海人 D.只有一人是上海人
湖南公務員網(http://www.hunangwy.org)解析
【解析】C。只有基于C的表述,才能證明大學生熱衷于各類時事政治講座是處于對時事政治學習的興趣。
【解析】D。魯迅的例子反駁吃魚,聶衛(wèi)平的例子反駁光吃魚。
【解析】D。題干中未提及工廠的基礎,領導班子的文化程度不等于工廠的基礎,而且D的表述僅在理論上比較兩法的優(yōu)劣。
【解析】C。甲導演不能姓黃,乙導演不能姓武,丙導演不能姓南,符合條件的只有C。
【解析】A。并非該教研室沒有人是上海人,即有人是上海人;成員不都是上海人,即成員中有人不是上海人。若Ⅰ為真Ⅱ、Ⅲ為假,則A為真,正好滿足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