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閱讀題作答之本——忠于原文
本期為各位考生帶來了2018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閱讀題作答之本——忠于原文。相信行測考試一定是很多考生需要努力攻克的一道坎兒。行測中涉及的知識面之廣,考點之細,需要開始做到在積累的同時掌握一定的解題技巧。湖南公務員考試網溫馨提示考生閱讀下文,相信能給考生帶來一定的幫助。
更多湖南公務員考試復習技巧詳見 2018年湖南公務員考試用書
仔細研讀下文>>>2018湖南公務員考試行測言語閱讀題作答之本——忠于原文
片段閱讀作為言語考察的大戶,主觀題在其中占了絕大多數,問法常以主旨觀點,意圖推斷的形式出現,考生往往會對對策類的選項情有獨鐘,但這往往存在過度推理之嫌。既是閱讀理解,則是以理解作者觀點為核心目標,摻雜過多的主觀判斷,容易導致錯誤定性,既是根據文段理解觀點,就更應該忠于原文,而減少自我的主觀判斷。湖南公務員考試網專家在此進行分析。
一、何謂忠于原文
一切判斷依據出自原文,理由充分則為忠于原文。忠于原文的意思并非是指只能是文段中原本的信息,通過同義轉述和適度推論的選項都是忠于原文的信息,只是不能無中生有而已。
二、如何忠于原文
忠于原文在做法上體現為選擇的優(yōu)先性。
當題干只有現象描述,具體表現為說明的表達方式時,原文中并沒有作者針對問題的分析,在選擇上針對原因或者影響進行分析,甚至是進行對策的推導,都是毫無根據,并且不忠于原文的。
當題干存在原因分析或影響分析時,表明作者已經提出了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此時現象作為作者評論的依據已經不再是作者想要搶到的內容,所以往往是分析更能體現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但如果選項沒有正確的分析內容,在作者已經點明問題產生的原因或影響時,解決問題的方式就能合理地推導出來,此時的對策就是合理的推斷,但要想忠于原文,還是應該是分析類選項優(yōu)先。
當題干已經存在對策分析的內容,涉及到了做法的影響和優(yōu)劣時,可見作者針對問題或是現象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主旨也就顯而易見是提出的對策了,分析的目的也僅僅只是為了證明對策的合理性,所以此時的選擇要偏向對策。
不管是推,還是不推,都應該體現文段重點,并且保證正確性,在此基礎上討論對策的優(yōu)先性才有意義,才可能作為正確選項。
【示例】政府采購作為公共財政管理的一項重要制度安排,本義是規(guī)范政府購買行為、節(jié)約財政資金、從源頭上防治腐敗。采購部門不從價格上把關,便違背了制度的初衷。中國社科院公布的一份調研顯示,一些地方政府在采購辦公用品過程中,有近八成的商品高于市場價格。這反映了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采購需求的不合理,只求貴的不求對的;另一方面則是政府采購招標環(huán)節(jié)中存在貓膩。政府采購誰來監(jiān)督一直是采購制度的軟肋所在,采購招標在沒有陽光的空間操作,反而導致了“逆市場競爭”的亂象。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政府采購制度的初衷是防止腐敗
B.政府采購需要在相關監(jiān)督下進行
C.采購需求的不合理導致政務腐敗
D.政府采購中存在大量的違規(guī)行為
【答案】B。
【湖南公務員考試網解析】文段為“分總”結構,前文闡述了政府采購的本義,后文著重分析了政府采購存在問題的原因是缺少監(jiān)督,根據文段本應選擇類似于原因分析的選項,但并沒有關于缺少監(jiān)督作為原因的選項,B選項根據提出的原因給出合理的對策,屬于合理推斷,參照第二種情況,所以B項正確。A選項為文段前部分內容,非文段重點。C選項“采購需求不合理”為一方面的問題,過于片面并且導致政務腐敗的原因也不是需求不合理,本身不正確。D選項為問題本身,屬于現象,并非文段重點。
對于片段閱讀,一定要立足原文,減少過多的自我推斷,根據作者已有信息進行合理推斷,保證選項的正確合理,才能有理有據,避免過度推斷和推斷不夠。
點擊分享此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