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深入推進文化供給側改革 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求
仔細研讀下文>>>2024湖南公務員考試申論熱點:深入推進文化供給側改革 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求
深入推進文化供給側改革 滿足群眾精神生活需求
【熱點背景】
黨的二十大提出,要進行兩個結合,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情況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在新時代的文化建設上,從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獲取文化要素是必不可少的,這些文化要素需要轉化為與之相適應的生產要素。
【提出論點】
部分傳統(tǒng)文化素材的內容形式,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需要調整為合適的使用方法,要對傳統(tǒng)文化素材進行供給側改革。
傳統(tǒng)文化的供給側改革,需要有正確安全、可溯源的文化信息,需要創(chuàng)新傳統(tǒng)文化的供給方式,發(fā)展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的文化要素,提升“文化產品”創(chuàng)作的供給質量和轉化效率。
【綜合分析】
文化惠民口號在喊,文化惠民活動在做。當前部分地區(qū)基層文化供給體系出現嚴重配送錯位,很多地方的圖書配送,特別是農家書屋,其圖書結構多來自城市書店淘汰的、市場不受歡迎的書籍為主,很多專業(yè)書籍與基層群眾的理解能力嚴重不匹配,比如讓不識字的老年人閱讀《紅樓夢》等文學巨著時,讓種地大叔去讀高等數學等……文化惠民真的實現了初衷嗎?面對種種文化惠民并沒有“惠”到群眾心坎上的現象,我們不禁要自省,群眾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只有以群眾的需求為基礎,以群眾的評價為標準,才能真正地做好“為民”的文化服務工作。
政策好不好,群眾說了算。文化政策是否落實到位、是否真正做到惠民、利民,需時刻關注群眾意愿。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內核。文化之功,猶如滴水穿石。只有基層文化活起來,百姓精神才能富起來。公共文化服務是保障人民群眾文化權益,滿足人們精神需求,促進文化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是社會進步和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標志。文化產業(yè)要真正實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推出更多適應新時代要求的文化產品,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讓優(yōu)秀作品增強人民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引領人民的精神追求,塑造人民的精神風貌。
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側改革,關鍵是要貫徹好新發(fā)展理念,緊緊抓住建立更加完善、更有效率的運行機制這個“牛鼻子”,形成常態(tài)、長效的高質量公共文化產品供給體系。當前公共文化服務正處在從“有沒有”“缺不缺”向“好不好”“精不精”轉變的關鍵時期,深刻認識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側改革的重要意義,切實增強人民群眾的文化獲得感、幸福感是關鍵要義。




點擊分享此信息:
